大学外语教研室积极响应通识教育学院在专业实践学期的工作安排,深入开展专业、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将“双服务”落到实处。
刘双丽和孙德梅通过跟着机械专业带学生进企业,参加入企业第一课——安全教育,了解到机械专业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不同的工作场地对安全设施的基本要求、操作的基本安全要素等,对后续的学生实践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徐怡和史紫嫣深入机电学院学生实习地,参观了比亚迪骏迪4S店,拓宽了视野,也对教学有了新的启发,通过汽服专业学生介绍,观察了4S店的运营模式,从产品展示、客户接待到售后服务,感受到企业对流程标准化和用户体验的重视,明确英语作为“工具”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价值,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更贴合现实需求的方向。



孙伟、刘欢、康琦和赵峥光深入医学院各专业开展调研,聚焦大学外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与应用场景,系统梳理了不同专业对外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联合专业教师实地走访了学生实习医院,详细了解了医护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以及对从业人员外语能力的实际需求,从而明晰了专业与行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获取了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方向的关键依据。
齐锐和乔亚男赴土木与管理学院开展调研。首先,通过与工管专业负责人张晶晶老师交流,深入了解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最新动态;其次,实地走访工管专业实习现场,并与梁海老师沟通,精准把握了建筑行业对外语能力的具体需求;此外,还前往学校财务处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 此次系列调研为大学外语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婷婷、李爽和鹿惠敏赴齐工软件、华光社区、新跃社区、 EDA/SOPC实验室、智谷科技园、鱼皮豆摄影等各实习基地,开展 “两查两导两调”:查岗、查安、实践指导、心理疏导、实践内容调研、真实项目调研,收获真实项目案例3项、学生英语能力短板清单3类,为后续英语课程建设提供支撑。

通过专业实践学期深入专业和企业的调研,大学外教研室教师更加明确了各专业领域对外语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大学外语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有效促进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