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永利集团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与齐齐哈尔医学院联合第三党支部共同举办了以“结对共建聚合力,党务业务深融合”为主题的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本次活动在线上进行,两支部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围绕以微专业建设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和外语“三进”工作展开交流,深入推进跨校党建联动与教学资源共享。此次活动由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张洪岩主持,齐齐哈尔医学院联合第三党支部书记程前光及所属支部党员全程参与,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大学外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共40名教师,其中党员教师31人。


首先,张洪岩强调了两支部党建结对共建的背景、意义和目标,阐明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他指出,在数字化教学趋势下,依托虚拟平台开展跨校研讨,既能打破空间限制、提升交流效率,更能推动两校教育的融合创新,而微专业建设与外语“三进”工作正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切入点,需通过党员教师的带头主动变革,做出成绩。
随后,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教研部的党员教师赵松老师分享了“医学英语”微专业建设的历程,从前期调研、师资队伍建设、申报书撰写、教学实施、课程评价、组织管理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微专业建设的经验。永利集团通识教育学院的党员教师孙婷婷、孙伟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跨境电子商务英语”“医护英语”两个微专业的开发思路,他们分别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介绍,详细说明了运用“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开发微专业的方法。分享结束后,参会教师就大学外语运用能力背景下的微专业建设展开讨论,包括微专业选课机制、学分置换、运行周期等问题。程前光书记对微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门课内容及学时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接下来,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赵松老师以“理解当代中国”演讲课程为例,围绕课程思政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分享了外语“三进”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外语“三进”工作的现状,重点探讨如何将最新理论成果、行业实践案例更自然地融入教材、课堂。程前光书记强调,“三进”工作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外语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融入外语教学之中。他提出要以教材修订为抓手,聚焦“三进”内容的系统性与适配性,让“三进”内容既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又能精准对接学生思想引领和能力培养需求。张洪岩书记也介绍了大学外语课程在应用型教材建设、竞赛组织等方面的做法,解释基于课点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老师们对课程思政与外语“三进”工作深度融合的目标设计、内容选取、教学实施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大学外语课程做好“三进”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思路。

最后,外语教研部的关晶晶老师分享了国家一流课程《大学英语写作》的建设情况,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痛点分析、课程管理、课程建设成效等多个方面展开。两支部教师聚焦“双服务”能力提升,以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沟通,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师“双服务”能力。同时,双方还就科研项目建设进行了探讨,研究课程改革、学科发展,形成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

此次虚拟教研室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实现了两支部党员教师在教学研讨领域的深度联动,更以党建为引领,为微专业建设与教材优化提供了跨校协作的新路径。同时,扎实落实“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教学要求,进一步强化外语教育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新时代外语教育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培养心怀“国之大者”青年一代、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民族自信。
参会教师表示,将把会议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行动,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育人能力和成效,加强跨校微专业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建、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后续两支部还将继续在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党建标杆院系”和“党建样板支部”创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更多共建成果。